普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快穿之位面养成记2 > 第521章 家有皇位要继承(7)
<b>最新网址:</b>一个镇的地盘,万人以上的人口,一些体系的构建可以着手进行了。
等把沣桥镇完全掌控在手上,妉华先构建的是货币体系。
大夏的货币仍用的是金子银子铜钱,也有纸质的银票。
银票金额较大,跟普通百姓较远。
银子和铜钱份量较重,使用起来较麻烦。
妉华发行的自然是纸币,称为大夏元。
在银庄的基础上建成了银行体系,大夏元跟金子银子可自由兑换。
「郑同志,它就是雪安47?」陆水蓝指的是银行系统的主脑。
「确切地说,它是雪安47的复制体。」真正的雪安47从数据体还原成了规则。
妉华复制雪安47的数据体时,已剔除了它被人为植入的情感程序。
主脑还是不要有自主意识的好。
银行体系超前于这个时代,找不到能胜任银行行长的人,还是老办法,让机器人上,等什么时候人手真正培养起来了,再替换掉机器人。
发行货币的同时,妉华规建了交通体系。
首先得修路。
水泥路是最好的选择。
她在沣桥镇上建了水泥厂,规模化生产起了水泥。
在大夏朝,水泥早生产了出来,五十年前京城的主要街道已铺设上了水泥路面,从京城出发的几条官道都是用水泥铺成。
但五十年过去,大夏有水泥路面的地方没增加多少。
原因在于,水泥价格高居不下,官府铺不起。
水泥工坊原本掌控在大夏朝庭手上,在四十年前,被几个势力瓜分,变成了私产。
水泥的成本实际上很低,价高是因为垄断。
等沣桥镇的水泥厂生产出了更好、更便宜的水泥的消息传出去后,恨不得妉华死的人又多了一拨。
他们想跟妉华打价格战都做不到,因为垄断,水泥不愁卖,他们用不着花精力在改进技术和配方上,现有的生产方式跟四十多年差别不大,质量和产量都比不过沣桥镇水泥厂。
……
郑永燕站在路口,手里的马鞭指向了一条路,「那边通往沣桥镇。」
他从没来过沣桥镇,但他能肯定是这条路,因为这是条水泥路,其他的都是土路。
刘召附和道,「殿下慧眼如珠。」
「哈哈,这样的慧眼人人都有。」郑永燕这段时间心里一直都很畅快。
因为他想离开渚江城便能离开了。
之前他跟郑永静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想出城都困难,最多在渚江城附近走走,走的远了会被天佑军堵回去。
他跟郑永静都是能御使得动神兵的皇子皇女,受朝庭监视。
自从槊皇女上次在渚江城的大开杀戒后,他跟郑永静出城再没人堵他们了。
这次他过来沣桥镇,一路上畅通无阻。
他过来找槊皇女是有事相告,也是想亲眼看看槊皇女的地盘是怎么一种治下。
等来到了沣桥镇,郑永燕不由叹道,「好大手笔。」
镇上的道路都铺成了水泥路面,笔直整洁。
而且沣桥镇街道两边的房子,全用的是玻璃窗。
玻璃跟水泥一样,都是早就生产出来了,都是在四十多年前从朝庭所有变成了私有垄断,垄断者坐地起价,让玻璃制品的价格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普通百姓很难买的起。
而沣桥镇上家家户户都安了玻璃窗。
刘召细看了眼旁边的玻璃窗,「殿下,这些玻璃窗比渚江城的还透亮平整。」
「哈哈。」郑永燕大笑起来,「不知又有多少人睡不好觉了。」
槊皇女是个狠的,哪里建有水泥工坊,沣桥镇的水泥销售到哪里。
那里的水泥工坊很快会进入倒闭倒计时。
那些人不想让沣桥镇的水泥在当地售卖都不敢,因为已有了好几个现成的例子,敢对沣桥镇的水泥销售动手脚的,全都被银甲卫找上了门,赔钱的赔钱,丢命的丢命。
郑永燕所料不错的话,玻璃工厂必定也是这个销售方式。
在沣桥镇上,郑永燕两人见到了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东西。
日光灯、自摇风扇、三轮车、沼气灶等物都是只听说过,这些东西不往外卖,只在沣桥镇范围内使用。
三轮车给郑永燕的触动最大。
三轮车有一种是人用脚蹬着前行的,一种是能源盒驱动的。
郑永燕对能源盒不陌生。
能源盒是先祖诛寇帝组织人手研制出来的,只是其中一种材料只有先祖手上有,数量少,所以制出来的能源盒有限。
等先祖离世,再没人能制造出能源盒,存世的能源盒越来越少。
没有能源盒提供能源,普及传话器等的设想成了空想。
「先祖没能实现的设想,在这里实现了。」他更坚定了站在槊皇女一边。
眼下有一场危机来临,不知道槊皇女如何化解。
不过郑永燕却没有沣桥镇上找到槊皇女。
一打听,他才知道他想当然了,他以为槊皇女占下沣桥镇后,会搬到沣桥镇上来,谁知没有。
他决定不在沣桥镇上做停留了,直接打马去槊皇女的府第。
……
把整个沣桥镇拿在手上后,妉华仍住在金梭村的府第里,没有搬去沣桥镇。
金梭村是她构建基本盘的起始点,十分的重要。
这是为什么她会把天幕的主枢纽设在金梭村这里。
而且,她住在哪里,并不影响她对整个地盘的掌控。
她又不是被圈在皇宫里的女帝,每天呆在一个地方不动了。
去各个地方收集各种反馈、找到实施的各项政令的漏洞,是她常常又必做的事。
基本盘的起始点越稳固越好,律法的完善能促成基本盘稳固。
她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为基本盘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她曾治理过一个星球,但那是星际时代,所用的律法以及治理手段都没办法照搬到大夏来。
所以许多事她都需要亲力亲为。
虽然各个层次的信息收集汇报体系已建立起来了,又有传话器及时把信息传到她手上,但仍不免会有疏漏与偏差。
她不会全依赖于他人看到听到的。
在她路过栎河村时听到了村子里有人提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