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天唐锦绣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太子出马
几人商议一番,推敲细节,都觉得杜荷这主意的确不错,非但可是使得晋王不再置身事外,享受“保护”,将其拖入到眼下纷乱朝局这滩泥水之中,不能独善其身,更会到李二陛下的允准。即便李二陛下再是信任晋王,再是认为晋王是比太子更好的储君人选,可到底这也是他一厢情愿,满朝文武若是不能认可,他强推晋王上位非但阻碍重重,更会被人认定一个“独断专斜的不好印象,这对于他一贯“虚心纳谏、励图治”人设严重不符。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将晋王放置
李二陛下若是忌惮太子麾下的文官力量,不肯让晋王坐到火上炙烤,那易储之事更是名不正言不顺。
总之无论李二陛下如何抉择,太子都可立于有利之地
李承乾拊掌赞叹“此计甚妙”
张玄素颇为意外的瞅了一眼洋洋得意的杜荷,摇了摇头。
此人之背景与房俊不相上下,然而心性、谋略、成就,却绝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房谋杜断”成为一时之佳话,房玄龄与杜如晦皆为陛下之肱骨,一时瑜亮,难分轩轾。杜荷娶的城阳公主乃是李二陛下与文德皇后之嫡女,身份较之自幼丧母寄养
况且杜荷甫一成亲,便被封为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从五品上的官阶,而房俊成亲之时的官职只有一个从五品下的驸马都尉,虽然这其中有李二陛下缅怀杜如晦,故而格外施恩的缘故,但事实便是杜荷的比房俊更好,而且其身后背靠着整个房陵杜氏,妥妥的关中豪族,比之齐州房氏高出何止一筹
然而时至今日,杜荷依旧只是一个轮值入宫宿卫的尚乘奉御,而房俊却已经身入中枢,职掌兵部,且可以参豫政事。
这人平素顽劣不堪,好高骛远心性浮躁,居然能够想得出这样一个堂堂正正的“阳谋”,怎能不令人意外
当然,眼下重要的不是这个,张玄素左右看看,然后问道“既然大家都觉得杜驸马的计策可用,那么由谁去向陛下项,使得陛下下定主意取消晋王的圈禁之令呢”
话音一落,几个人都看向房俊。
这个任务并不是谁都行的,首先要陛下对其有充分的信任,再则亦要保证事后晋王遭受诘难之时,不会使得陛下有迁怒之举。否则一旦被陛下认定有陷害晋王之嫌疑,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房俊却摇摇头,道“这件事,某不能出面。”
杜荷便有些不悦“来去,岂不就是害怕被陛下事后算账往日居然还评断荆王殿下什么干大事而惜身,依我看呐,你房二也不过如此,嘴上得花乱坠,实际上也是个明哲保身的奸猾之辈。”
李承乾吓了一跳,唯恐房俊
这要是打起来,两个杜荷也不是房俊的对手啊
杜荷撇撇嘴,不以为然。
他见到房俊就从心里打怵,因此愈
房俊却不与他计较,神色平静的给
自然是没有杜荷的份
于志宁接过茶杯,问道“二郎不能出面,却不知谁人能比你更合适”
房俊饮了口茶,放下茶杯,道“自然是殿下。”
众人一愣,张玄素皱眉道“事关储君之位,唯一能与殿下竞争的又唯有晋王,让殿下出面只怕难免瓜田李下,有所不妥吧”
李承乾却未出声质疑,只是看着房俊,等他分清楚。
他对房俊之信任远远超过任何人,知道既然房俊能够认为他这个太子前去比别人合适,那么自然会有充足的理由。
房俊正色道“这件事务必要殿下亲自出马,一则殿下身为兄长,要对幼弟爱护有加,此乃兄友弟恭之道也,哪怕面临储位危机亦不能丢弃了手足之情、兄弟之义。再则,也借机向陛下展示殿下的自信,自信可以处理好所有的政务,绝不担心有人会
于志宁击节赞叹“得好”
他神情激动,看着李承乾道“殿下自幼聪慧,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朝中群臣素来仰慕。只是性格之中多了几分仁厚优柔,缺乏了几分身为人君的豪勇之气,总显得单薄轻浮,未能彰显雄浑气度。您缺的便是这么一股子自信”
他越越激动,上前扯着李承乾的手,大声道“殿下您的名字叫做承乾,取的便是上承于之意,您是陛下的嫡长子,名分大义,命所归即便患有脚疾,有损人君之相,可人无完人,纵有一丝瑕疵,这下谁又能比您更加尊贵呢所以无论面对谁,您都应当挺直腰杆,睥睨而视,您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于志宁虽然出身关陇,但是洛阳于氏却早已与关陇贵族们形同陌路,
所以他是一心一意想要见到太子成才,希望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无奈太子的秉性过于柔和,待人和善不争不抢,便少了几分少年人应有的锐气,显得不够出类拔萃。再者,当年坠马摔坏了腿之后留下残疾,对于太子的影响极大,同为兄弟的魏王李泰虽然胖了一些,但文采斐然心思敏捷,深得李二陛下之欢心,使得太子或多或少有了几分自卑之福
待到晋王渐渐长大,更是钟灵毓秀出类拔萃,加之文德皇后去世,李二陛下对其钟爱之余愈
本身就温润柔和,再缺了少年饶锐气,自然是愈
李承乾自然也知道自己的缺陷,可起来容易,当真想要展示出身为储君的气度,却又不使得父皇感受到威胁,这其中的尺度把握何其难也
只是心里为难,嘴上却没有出来,握着于志宁的手,感激道“多谢老师教诲,孤谨记于心,时刻反省。”
当即,几人又仔细斟酌了李承乾觐见李二陛下之后要如何话,当真是字斟句酌,唯恐有所疏漏,导致李二陛下不满,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当然,这时候房俊与杜荷都很少搭话,于志宁与张玄素两人混迹官场一辈子,历经隋唐两朝,早已经修炼成了人,对于言语之道深谙其理,对陛下的喜恶也深有了解,绝非两个年轻人能够比拟。
两人对李承乾耳提面命,一句一句的教给他,如何措辞如何表态,甚至于猜测李二陛下有可能的问题事先予以解答,务必做到滴水不漏。
当然,谁也不知道李二陛下究竟会是何等态度,出何等话语,大家现
李承乾这人性格软弱有失人君之相,这是坏处,但同时也是好处,正因为性格软弱,所以更能够虚心纳谏,轻易不会自作主张,冲动坏事,